近期,北京市通州區(qū)試點推行住宅工程質量雙保險機制,轄區(qū)內新建、改建、擴建住宅工程項目均作為試點對象,打造多層次保障體系,提高施工單位質量意識,保障住宅工程施工質量。
北京市通州區(qū)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住宅工程質量雙保險機制即在現(xiàn)有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的基礎上,引入工程質量保證保險制度,通過“保證保險+缺陷保險”的雙保險機制,創(chuàng)新打造副中心住宅工程質量“分時分段多層保障體系”,實現(xiàn)住宅工程潛在質量問題高發(fā)時段(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至隨后最長12年)保險理賠延長覆蓋。
據了解,試點對象和范圍包括轄區(qū)內新建、改建、擴建住宅工程項目(含部分已開工建設項目)。截至目前,通州區(qū)已投保質量缺陷保險的住宅項目共20項,含已竣工項目7項。通州區(qū)將通過試點,探索建立工程質量保險與工程質量管理、工程品質提升、工程質量保修相結合的良性互動機制,壓實建設單位首要責任和施工單位主體責任,提升工程質量管理水平,提高住宅居住品質,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工程質量保證保險(以下簡稱“保證保險”)由住宅工程施工單位投保,保險公司根據保險條款約定,對在保險范圍和保險期間出現(xiàn)的因承包人(施工單位)未按照《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約定履行建設工程質量缺陷維修義務而給發(fā)包人(建設單位)造成的直接損失履行賠償義務。其最低基礎保費為5萬元,承保50萬元保險責任,保險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保險責任開始時間自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算。
住宅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以下簡稱“缺陷保險”),由住宅工程建設單位投保,保險公司根據保險條款約定,對在保險范圍和保險期間出現(xiàn)的因工程質量潛在缺陷所導致的投保建筑物損壞履行賠償義務。保險期限最長不超過10年,其中地基基礎和主體結構工程為10年,保溫和防水工程為5年。保險責任開始時間自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合格2年之日起算。
值得一提的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機構(Technical Inspection Service,以下簡稱“TIS”),由保險公司委托,對被保險住宅工程項目潛在的質量風險因素進行辨識、評估、報告,并提出整改建議,以降低質量潛在缺陷出現(xiàn)頻次,最大限度避免或減少質量事故發(fā)生,最終對保險公司承擔合同責任。
為打造分時分段多層保障體系,住宅工程項目在取得施工許可證前,由工程參與方進行投保,投保后進入TIS機構服務期,覆蓋期限為工程設計階段至竣工后。自工程竣工驗收之日起,進入2年保證保險覆蓋期。保證保險覆蓋期結束后,無縫銜接至缺陷保險覆蓋期,最長保險期限10年。通過“TIS質量評估+2年保證保險+10年缺陷保險”的分時分段接力,實現(xiàn)住宅工程竣工后最長12年內的全面保障。
針對住宅工程質量出現(xiàn)問題后如何維權,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保證保險覆蓋期內,業(yè)主向建設單位提出房屋質量缺陷咨詢、投訴后,由建設單位按照《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的有關約定要求施工單位履行維修義務。如施工單位拒絕或無法履行義務,由建設單位或保險公司第一時間聘請第三方維修機構進行維修,確保業(yè)主咨詢、投訴及時解決。事后,建設單位可按照合同約定啟動保險索賠程序,由保險公司向其支付賠償金,保險公司支付賠償金后,可根據質量責任通過履約保證金等方式向施工單位追償。
而在缺陷保險覆蓋期內,業(yè)主發(fā)現(xiàn)潛在質量缺陷問題后,可直接向保險公司或獲得保險公司授權的物業(yè)服務企業(yè)、建設單位報險。保險公司經查勘確認為保險責任后,進入保險公司理賠流程,向業(yè)主賠償損失金額或派遣第三方進行維修。通過引入缺陷保險,可為質量問題提供快速維修及賠償保障,確保業(yè)主權益最大化。
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23.05.23 劉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