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由集團建筑部參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實現主體結構封頂,首片“京帆”屋蓋安裝完成,預計2024年底工程主體基本完工,2025年底具備投運條件。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是推動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guī)劃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標志性工程,占地面積達61公頃,地下建筑規(guī)模約128萬平方米,建成后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實現副中心15分鐘直達首都機場,35分鐘直達大興機場和河北唐山,1小時到達雄安新區(qū)和天津濱海新區(qū)。集團建筑部承建樞紐項目02標段,主要負責西側主站臺和整個樞紐項目的“京帆”屋蓋建設,總建筑面積達36萬平方米。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地上部分采用“京帆”屋蓋的設計,寓意“揚帆起航、千帆競發(fā)”,共有10片“京帆”,包含7面主帆和3面副帆,總占地面積約2.74萬平方米。
“京帆”屋蓋采用“雙層共構”的結構設計,分為上下兩層,上剛下柔,上層為張拉膜結構向一端挑起化作“風帆”,下層為橢圓形德國環(huán)保泡泡氣枕膜結構扣向地面,中間采用彈簧構件將上下兩層屋蓋柔性連接起來。遠遠望去,“京帆”屋蓋高高揚起,如同緊繃的船帆充滿力量感,實現了傳統(tǒng)車站建筑與城市空間的完美融合。
“京帆”屋蓋不僅造型優(yōu)美,其方案設計還充分考慮了采光、材料、后期運維成本等多重因素,將綠色節(jié)能的理念貫穿設計建設始終。特別是泡泡氣枕采用與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外立面材料相似的ETFE膜,這種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隔熱性與保溫性,讓乘客即使身處地下32米深的城際鐵路站臺,依然能感受到溫暖明亮。
此次亮相的首片“京帆”是項目最西側的主帆,“京帆”屋蓋鋼結構長77米,寬68米,高14米至27.5米,重量約1500噸,帆面層幕墻蜂窩鋁板約4208塊,“采光泡泡”層單層張拉膜及氣枕膜約10000平方米,是樞紐工程尺寸最大的結構單體。
由于鋼結構主體為異形鋼結構,吊頂曲線隨鋼結構而變化,受場地限制鋼結構無法在地面拼裝完成后整體抬升,每一段鋼梁都需要在沒有參照物的半空中精準焊接。為保證加工和安裝精度,首片“京帆”屋蓋從2023年9月15日開始施工,建設者們相繼攻克了泡泡面曲線梁擬合精度調整、帆面層卸載、張拉及彈簧位形等各種難題,數次進行3D掃描建模、反復測算和試驗對比,最終推敲出了滿意可行的設計及施工方案,制訂了標準施工工法和作業(yè)流程用以推廣。項目部歷時11個月,累計投入人工約4000人次、機械設備約800個臺班,將首片“京帆”打造為施工樣板,也為后續(xù)“京帆”屋蓋安全高效高質建造積累了寶貴經驗。
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已全面轉入機電設備安裝和裝修施工階段,預計2024年底工程主體基本完工,2025年底具備投運條件。按照規(guī)劃,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將實現軌道交通“四網融合”與“八線換乘”,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中心、活力中心。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首片“京帆”屋蓋亮相受到新華網、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等媒體的廣泛關注與報道。
|